高考臨近,本屆高中畢業生及家長開始關注志願填報。北京和上海為考前填志願,再過幾天就要遞交志願表。在給學生和家長指導志願填報時,令人“糾結”的狀態時常出現。
比如,對上海和北京家長來說,由於是預估分數填報志願,因此如何定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按照目前的高考錄取政策,最好的定位方法,應當是比例定位,即考生所在學校往年的一本率、二本率、上線率,以及考生在學校中的排位(前百分之幾),可是,學校的一本率、二本率,按規定教育部門是不得公布的,以防止“片面”追求升學率。如此一來,公布升學率違規,而不公布升學率則無法做好對學生的志願填報服務。
再比如,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和學校一直想淡化分數的作用,可是,在填報平行志願時,依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規則,地方教育考試院,是要將每個考生按照分數的高低排出具體的位次的,為了把學生的位次精確排出,各地還明確了總分相同時的排名方案,比較同分考生的語數外單科分數,這也就意味著,在高考升學時,達到了每科每分必究的地步,總分或者單科低一分都可能投檔失敗,面對這樣的錄取規則,還有誰會想起所謂的“素質教育”?
另外,對於究竟是選學校或者選專業,依照高等教育的定位,一本院校本應該實行精英教育、通識教育,淡化專業,不強調功利的就業,以能力為導向培養學生,因此應該選學校,可是,現實中的一本院校,甚至包括北大,都有淪為職業培訓所的趨向,教育部門和社會都用就業率來評價所有大學,於是,家長們關注的還是好就業的專業,而不關心學生選這所大學究竟要培養怎樣的能力和素質。結果導致大家在追逐熱門專業過程中,變得盲目而功利。
出現以上這些糾結,關鍵在於,我國的升學考試制度,制造的就是應試教育,但教育部門和學校,似乎並不想承認這一點,還是裝著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在近年來的辦學中,教育部門強調不得公布升學率,不得隻追逐分數,但實事求是地說,由於升學制度不變,這樣的要求,有些形同虛設,而且,由於不顧現實制度的實際問題,做出不切合實際的要求,反而影響了對考生的服務,甚至破壞考試公平。像公布學校的一本率、二本率,學生在所有考生中的排位,這是現實考試制度之下應該給學生的基本服務,離開了這些,學生根本無法在填報志願時准確定位,而且也無法對考試公平進行監督。
教育部最近在這方面有所改變,要求各高校公布最低錄取分,就是出於對高校錄取的監督,另外,還要求各高校公布特殊類型考生的筆試、面試成績,這也是陽光高考的要求。與之相應的是,公布考生的名次也應是對高考錄取的監督。但目前,教育部門和學校採取的還是回避現實的態度。
對於中國教育的現實,大家必須正視。在現實升學考試制度之下,我們實行的就是應試教育,不要指望不改變教育制度,隻要隱匿了一些應試教育的表象,諸如升學率數據、學生名次數據,就營造出良好的教育環境了。隻有切實打破現行的集中錄取制度,才能把學校、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否則,不管如何高喊素質教育,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還會踏踏實實地進行。
與此同時,整個社會應該以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來推動教育進步,不能用功利的心態,為當前已經功利化的教育火上澆油。我國高校辦學定位模糊,學校千校一面,與行政治校有關,也與社會對學校辦學的功利訴求有關,當社會輿論都用就業來評價北大清華時,北大和清華能堅持精英教育,實行通識教育嗎?
總之,目前的我國教育,在傳統的制度和功利的教育追求中,處於十分糾結的狀態,教育部門、學校、老師和家長都左右為難,這增加了整個社會的教育焦慮,也讓學生的學業發展、職業發展存在諸多潛在的風險。要改變這種糾結的狀態,必須推進深層次的教育改革,給學生自由的、多元的教育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