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環境是幼兒的第三方教師

2013年09月22日15:32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環境是幼兒的第三方教師

  良好的環境對於幼兒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是一個包含了物質的和精神的有效健康刺激的環境,我們應充分注意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通過塑造物質和精神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

  活動空間的設置。活動空間是幼兒和教師、幼兒和幼兒交往和相互作用最多、最頻繁的地方,極大程度地影響著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教師應注意活動空間的分隔,考慮到幼兒的交往和幼兒與教師的交流、接觸。

  因此,我們採用了分區活動。所謂活動區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區活動的場所。

  幼兒園可設置的活動區有:社會活動區(娃娃家、醫院、市場、馬路等)、自然科學活動區(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等觀察、實驗區等)、藝術活動區(音樂、美術)、語言活動區(閱讀、故事表演等)。室外玩沙區、玩水區、種植區、飼養區等。

  這種劃分並不固定,每個幼兒園在具體操作時可視情況化整為零、靈活搭配。場地大一些的,可設置大的活動區,場地比較緊張的,可設置小一點的活動角。活動區大多以班為單位獨立設置。有條件的幼兒園應設置共用的大型活動區,如圖書館、科學宮等,以及裝備更好的設施,投放更豐富的材料,為各個年齡層次的幼兒提供有效的活動場所。

  活動材料的設置。幼兒園的活動材料大致可分為學習類、音樂類、美工類、游戲類和操作類等。

  在運用游戲類、操作類材料活動時,幼兒易開展模仿、協商、指導、互學等交往活動。在充分認識到游戲類、操作類活動材料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性后,我們對幼兒的游戲類、操作類材料進行了增加和調配。提供給幼兒充足的游戲和操作材料,保証人手一份,這樣,既消除了幼兒因為無活動材料而產生的侵犯性、破壞性行為,又給幼兒創造了積極交往和交流的機會,良好的社會性行為和情感也隨之產生和發展。

  在幼兒喜愛的“玩沙玩水”活動中,利用一些廢舊物品,如可樂瓶、果凍殼、小勺子等作為游戲、操作的材料,保証每個幼兒有一件材料。這樣既充分發揮了活動材料的娛樂性功能,又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動手操作不僅僅使幼兒參與,也讓家長參與其中,例如我園每年會舉行“戶外玩具大比拼”的比賽,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體驗親子快樂的同時促進幼兒發展。

  區角玩具需安全搭配有藝術性

  區角材料的制作和投放,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制作原料且制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材料應是圓滑的、柔軟的、無尖角的。

  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注意包裝和制作的藝術性。選擇彩紙、絲帶、質地柔軟的絨布、包裝紙、美工紙等輔助材料進行裝飾、改造和藝術加工,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於操作。我們區角材料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所學課程進行擺放。

  教師投放材料的豐富程度可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活動質量,活動區材料投放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然而,豐富的材料並不等於越多越好,多則濫,濫則泛。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投放,盡管能吸引幼兒活動,但也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

  在投放材料時,應考慮材料與活動目標的關系,根據近階段的主題目標和幼兒的活動需求及時投放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加強材料投放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並依據對幼兒活動的觀察,進行定期更換與補充。

  活動材料還應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另外注意區角之間材料的組合、使用。各個區角活動材料之間往往存在著互動作用,教師在投放材料的同時還應考慮到材料之間的組合、使用。

  吸引家長幼兒共同創設主題牆

  挖掘、強化主題牆的審美教育功能提高品味。

  牆飾是通過空間形式呈現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主題牆的創設本身也是一種美術作品,具有一定的美育功能。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所以在牆飾的選材用材上,要多樣化。根據主題牆的內容、可以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同一種作品,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折、剪、畫、粘等多種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想法。

  使主題牆成為幼兒、家長、教師互動的平台。

  主題牆的創設要緊緊圍繞幼兒教育教學的目標與內容,實現與環境創設的同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做了一些嘗試。如托班的教室裡,張貼著寶寶的全家福照片,室內擺放寶寶的玩具。讓寶寶們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能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小班的主題牆飾中,幼兒在剛入園時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不安,教師在環境創設上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活動室的牆上布置了“成長足跡”的牆飾。如寶寶小時候穿的小衣服、小褲子、小襪子和小鞋子等,還拍攝了幼兒剛入園時的一些生活照片。對那些有入園焦慮的幼兒,教師會指著牆面的照片說“寶寶真漂亮,笑得多甜、多開心呀!”給幼兒以情感上的寄托,來緩解幼兒入園焦慮,從而盡快適應新的環境。

  我們大班有個“人們怎樣工作”的主題活動,老師要求幼兒了解家長的工作地點、工作環境、工作方式等,讓家長拍攝下自己的工作場景,同時請家長用文字記錄下來,貼到主題牆上。這個過程不僅使家長參與了環境創設,也使孩子更全面、更具體地了解了家長。

  孩子在這種整合、有序的環境交互作用下,自主積極地參與整個活動,從而獲得了觀察、記憶、表達、分析、判斷等各種能力的發展。

  讓幼兒積極參與到主題牆的創設中來,體現孩子的主體性。

  讓幼兒積極參與到創設活動中來,才能使環境和孩子有效互動起來。

  因此,對於主題的內容,我們以動態的形式逐步展示出活動的內容,記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表格形式、繪畫形式、圖文相結合的形式等。

  在布置大班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主題牆時,我們展示了百花齊放的自然景色:有皺紋紙、色卡紙等各類包裝紙點綴的花朵,有各種不同花紋的蝴蝶,還有幼兒用各種海綿紙做成的風車等,栩栩如生。隨著主題的步步深入和拓展,幼兒的思維也不斷地在擴散。同時,針對春天的知識面的擴大,把幼兒所探索的問題都一一展示了出來,讓幼兒在充分感受、觀察和體驗的過程中了解春天。進而促進了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該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讓幼兒積極參與、共同創設主題牆面。(陳素娟 作者單位:內蒙古包頭市昆區包鋼幼教處第八幼兒園)

(來源:中國教育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