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專業 “拔劍四顧心茫然”
國學與女神,把這兩個詞在腦海裡統一起來還真不太容易。然而在同學眼中,何顏玎就是這樣一個“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國學女神”。
高考時,何顏玎原本報考的是法律專業,卻陰錯陽差調劑到了國學專業。
“剛開始,我對國學一竅不通,胸中茫然無緒。很慶幸我遇到了一個很好的班主任李萌昀老師,我們是一起進入人大的,他做老師、我做學生。”談起自己國學的啟蒙老師,何顏玎充滿感激,“在我軟弱時敲擊我強大,在我無助時提點我方法,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在李萌昀老師的提點下,她找到國學與法學的接洽點,側重研究明清時代的公案小說和法制史的研究。“明清時期通過神明來斷案,在現在看來完全不可思議,但在那時已經是很先進的手段了。”何顏玎談起自己研究的方向,有點興奮,“包公斷案喜歡從罪犯的神情入手,這點犯罪心理學仍在研究。”
涉國學 “舊書不厭百回讀”
在一本教科書中,記者看到不同顏色的筆做的注釋,顯然這本書不隻讀過一次。何顏玎說自己看古書史料的速度並不快,看明清公案小說(如包公斷案系列、三言二拍)並不像讀現代小說那麼快。她會將古文史料逐字點讀,並盡量查閱工具書和相關資料,嘗試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文史哲各個方面的疑難問題。還會去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背景。“讀史料我都是‘慢熱式’,由字句上升到義理,這樣音韻訓詁、考據義理才能都照顧到。通常一份史料我會反復讀很多遍,‘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嘛。”何顏玎的字也如其人,娟秀、清晰。
《由唐律中的“親親相隱”看唐朝的法律儒家化》,何顏玎的論文同樣融合了她的興趣與專業。論文參考了《論語》、《漢書》、《新唐書》等十部經典。“所謂‘親親相隱’是指親屬犯罪后包庇的情況,在唐代是能容忍的,唐朝的法律儒家化可見一斑。”何顏玎說。憑著自己的努力,她被順利保送到人大法學院就讀,師從“中國民法第一人”王利明教授。
修高分,“莫向光陰惰寸功”
何顏玎國學專業成績常居第一名,但並沒有放棄她的初心,從大二開始輔修法學。而法學輔修共有70個學分,是全校輔修學分要求最多的專業,佔用了她大量的時間。在室友的眼裡,何顏玎總是“匆匆的”。她經常凌晨兩三點回到寢室,早上六七點又起床看書,室友們也很少見到她。何顏玎的課程表也排得滿滿的,上完國學課又趕去上法學課,有時中午隻有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也遇到過幾乎堅持不下來的時候。大二下學期的夏天,是我第一個有輔修的考試周,10天考11門很不適應。”何顏玎回憶著,“可是想想初心,咬咬牙也就熬過來了。”
何顏玎不是考試臨時抱佛腳的考生,談到考試高分的秘笈,她說“我是乖學生,上課喜歡追著老師的思路走,認真聽講而不是著急做筆記,考試前與學姐探討科目的重點,有學姐的指導會讓考試路順暢很多。”如果是法學,有很多難背的條文,何顏玎就用自己獨創的“填空復習法”。拿出兩張紙,一張紙寫整本書的提綱,根據提綱回憶平時上課學到的知識點,不會的記在第二張紙上。通過這樣強化記憶的方法,何顏玎的法學課程都是高分通過。每到考試前她的筆記也都是最受歡迎的搶手貨。
作為學霸何顏玎的獎狀獎杯並不少,2012-2013學年頒發的“吳玉章獎學金”是她最看重的:“當時全校本科部隻有五個名額。它代表的是榮譽,一直照亮我前行。”吳玉章獎學金要求獲獎學生要在學習、科研、學生工作、社會實踐四個方面都有表率作用,能兼顧好四個方面付出的辛苦不言而喻。
行萬裡 “紙上得來終覺淺”
在人大法律援助中心做過法律援助﹔組織國學院青協做過古籍整理、公益國學推廣、捐款捐書﹔在“流浪小動物之家”喂過貓,參加過“黑熊保護基金會”……可以看出,這些志願服務經歷是何顏玎大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何顏玎在大一的時候加入了國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做志願者的三年裡,組織了幾十場活動。經常走進中小學宣揚國學,她所研究的學前兒童國學教育課題取得了大學生創新試驗計劃國家級立項資格。在大二暑假,何顏玎還在海澱法院“值班”半個月,為百姓提供法律援助。
學霸姑娘還是校內民謠樂隊的鍵盤手。她覺得樂隊生活讓她真切的感受到青春。何顏玎最后一次演出是國學院的畢業會。那次坐在國學院的教室裡,彈唱著謝天笑的《請原諒我》,“就像有一天我離開你奔向遠方/就像有一天我埋在那從沒去過的山上/看著冬天的雪又看著那綠樹發芽/請原諒我 原諒我 隻能這樣”,何顏玎眼睛泛紅,她想這次是真的離開國學院了。
穿梭在人大校園裡的這位學霸姑娘,除了身上令人艷羨的標簽,更感染人的是熱愛青春、熱愛生活的心。大學期間,她游歷了16個國家,旅途上的種種經歷,結識的人讓她永遠難忘。回憶起自己美好的旅途,何顏玎臉上露出了暖暖的笑意,“他們和我分享美好時光,給予我幫助,讓我決心要善良。”
奔放的青春讓人感動。正如她的座右銘: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跟著內心走,無憂無慮無阻礙的做自己,心無旁騖無所顧忌的愛別人。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